2019年在漫長的貿易拉鋸戰中結束,2020年即將在美好的愿景中到來!展望2020年,有哪些市場應用將帶動上游電子元器件回歸以往的繁榮?我們根據對產業鏈龍頭廠商的走訪及年度峰會的反饋,做出了“2020年十大熱點應用趨勢”預測,希望能為產業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1、5G:基站建設完成70%,終端小規模爆發
5G被寄予厚望在2020年小規模爆發并帶動周邊效應。2019年,韓國、美國、英國、瑞士、中國領跑全球5G商用,基站建設進入攻堅期。預計2020年,更多國家加入5G商用陣列,主要國家將完成70%以上5G基站建設,覆蓋三線及以上城市5G用戶集中區域。
2020年,電子產業鏈將受益全球5G基站及終端小規模起量帶來的利好。在通信設備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等將持續受益大基站/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建設而提升業績。三星作為通信設備新晉者,旨在拿下全球網絡通信設備20%的市場份額,有可能小范圍打破現有競爭格局。
在芯片端,華為麒麟990、三星Exynos980、MTK天璣1000、高通驍龍865/驍龍765系列等5G SoC將在2020年形成“你爭我奪”的競爭局面,蘋果收購英特爾基帶業務,是否成功攪局值得期待。
在應用端,前期受技術及標準成熟度的影響(R15與R16),5G最快會在2C場景落地應用,如智能手機超高清流媒體業務(視頻、直播、云VR/AR、云游戲等)以及特定場景的無線寬帶接入等,后期會逐步切入車聯網/自動駕駛、無人機等IoT相關細分市場應用。
先從手機終端來看,預計2020年中國5G手機銷量將達1.5億部左右。華為、蘋果、OV、小米等主流品牌將展開激烈廝殺。特別是2020年Q3,隨著蘋果高端5G手機發布,市場競爭將更為激烈。
在價位區間上,高端機型將集中在人民幣3000元以上,暑期檔將集中出現2000-3000元的5G手機,2000元以內的5G手機在2019年已嶄露頭角,但將在2020年底集中爆發,市場競爭焦點依然集中在中低端市場(1500-3500元)市場。
其次,物聯網有望在5G發展的推動下實現質的飛躍,特別是自動駕駛、車聯網、無人機、精密工控、遠程醫療、智能家居等業務將得到突破性的發展。其中,2B業務(社區、酒店、銀行、醫院)將為投資者提供大量的投資機會。
截至2019年底,全球超過40家運營商部署5G網絡,超過40家終端廠商宣布推出5G終端。預計到2022年,全球5G智能手機累計出貨量將超過14億部。到2025年,全球5G連接數預計將達到28億個。
2、AIoT:借5G技術落地彌補“商用慢”短板
物聯網(IoT)是半導體原廠和分銷商業績增長的關鍵應用領域,預計2020年IoT仍將保持樂觀前景。
根據2019年度分銷商調查,IoT在代理商營收來源排名中位列前三,具體表現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農場等應用起量帶來的MCU處理器、傳感器、無線傳輸(LoRa、NB-IoT、eMTC、Sigfox等)、存儲器、容阻感、功率器件、連接器等主被元器件的快速起量。
其中,窄帶物聯網(NB-IoT)芯片快速爆發,是IoT連接數一路狂奔的縮影。2019年,中國NB-IoT連接數超過2億個,智能水務、遠程抄表、資產跟蹤、智能停車、智慧農業、安防報警、智慧井蓋、智慧路燈等成主要應用。
據預測,2020年全球NB-IoT市場規模將達到3.9億美元,未來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0%,2024年市場規模將突破20億美元。
IoT標準相繼出臺促進了產業發展,但市場“碎片化、離散大”的特點,給新進入者帶來不小的挑戰,不過也因這些特征讓專注細分市場的半導體原廠和分銷商獲得很大的發展機會。2020年中上游廠商將持續受益IoT利基市場。
同時,隨著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共同發展,AIoT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AIoT的特點在于,通過AI的方式實現“萬物數據化、萬物智聯化”。近一兩年,供需兩端積極推動AIoT逐步滲入金融、醫療、教育、安防、機器人等領域。預計,2020年AIoT核心產業規模將超過1300億人民幣,帶動中國相關產業規模將突破1.2萬億人民幣。
從應用場景來看,AIoT主要分為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智慧制造等四大領域。不過,AIoT目前因傳輸技術瓶頸商用進程不明顯,預計2020年將借助5G技術的落地彌補該短板。
除此以外,邊緣計算將在2020年持續爆發。萬物互聯時代,海量數據處理加重了云數據中心的負擔,邊緣計算的價值凸顯。邊緣智能作為物聯網重要的控制節點,其涉及到的產業生態涵蓋了硬件、軟件、設備、運營商、內容提供者、應用開發者等各個環節,相關廠商受益。
3、新能源汽車:補貼取消,200萬輛年銷量目標面臨挑戰
前幾年,即使中國車市遇冷,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是正增長,但自2019年7月起,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實施的影響,我國新能源汽車開始呈現負增長的態勢。往年的補貼總額一般會覆蓋電池成本,但2019年6月25日實施的補貼新政設置了更高的補貼門檻,并取消了地方補貼。
同時,根據政府此前的規劃,2020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全面取消。據了解,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為200萬輛。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因截至2020年底補貼全面退出,將刺激消費者年底前的購車欲,該銷量目標達成概率較高。
據悉,2019年1-10月,我國僅銷售了94.7萬輛新能源汽車,由此可見,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與上一年相差不大。而對2020年200萬輛的銷量目標達成而言,則面臨較大的挑戰。
另外,我國也正在逐步取消汽車行業的外資股比限制,2018年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正式取消。放開汽車股比限制再加上全面取消補貼,雖然在短期內將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格局更復雜,但是長期看來,也將迫使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更早步入正軌。
根據工信部最新規劃: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到2025年底,新能源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的目標有可能實現。不過,還需政府進一步制定政策去做產業引導,充分激發新能源市場發展活力。
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還將帶動力電池、充電樁、功率器件的發展。預計,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總銷量將在160萬輛左右,CAGR 28%,同時其動力電池裝機量也將大致為75GWh,CAGR 29%。按照我國2020年車樁比接近1:1的要求,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目標為500萬輛,屆時充電樁要求達到480萬個左右,在充電樁領域,總投資將超過人民幣1840億元,充電網絡利潤空間為558億元。此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帶動IGBT、MOSFET等功率器件的發展,預計到2020年,我國功率器件市場復合增長率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4、智慧家庭:家電站C位,入口之爭仍延續
智慧家庭是IoT的一個重要分支,基于IoT技術,以住宅為平臺,由硬件、軟件系統、云計算平臺構成的家居生態圈,其應用場景包括智能家電、影音娛樂、家庭安防、智能衛浴、智能廚房、智能照明、智能睡眠等諸多領域。
在IoT技術成熟的促進下,2020年智慧家庭將迎來新的進展。根據推測,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于2020年超過6820億人民幣,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2020年將突破4000億人民幣。由此推測,中國智慧家庭市場規模將占據全球約60%市場份額。
2019年,全球消費者在智能家居相關硬件、服務和安裝費用上的支出達到了千億美元,預計未來5年將保持10%的復合年均增長率。
不過,相比歐美國家,目前中國智慧家庭普及率非常低,原因在于智能產品魚龍混雜,偽智能產品層出不窮,簡單的設備聯網、遠程控制、手機遙控等應用并非消費者剛需。據調查,中國消費者對掃地機、智能門鈴、智能門鎖等購買意愿較強烈,但擁有率較低。
同時,還有安全性問題。新華社曾經發文指出,部分智能家居長期處在他人的監視之下,黑客入侵智能家居設備盜賣個人隱私已成常態。再加上真正具備“智能感知、交互、自學習”的家居單品價格昂貴,這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愿。
不過,未來隨著AI功能的加入,作為智慧家庭一個重要應用的智能家電的商業模式將發生改變,比如,冰箱、空調將由單純的硬件演進為可檢測食物成分、推薦食譜及空調自動調溫等智能化應用。
預計2020年,智能家電仍將保持85%的高占比;其次是智能影音,如激光電視、智能投影、智能音箱仍將穩步增長;作為智能家居的熱門產品——智能門鎖目前國內滲透率僅4%,安全、成本、功耗與平臺建設難度是瓶頸,但隨著B端市場的增長及C端市場的走熱,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門鎖滲透率將達到18.5%,出廠價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310.2億人民幣。
另外,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入口之爭”2020年將延續。智能手機、智能音箱、機器人、智能可穿戴設備都可能參與混戰。
5、車聯網: 車企與芯片廠商共同聚焦C-V2X
作為物聯網的重要分支,車聯網本質上是連接車與車、車與人以及車與物的通訊網絡,它結合了物聯網、智能交通、車輛信息服務、云計算和汽車電子技術。
綜合調研采訪數據顯示,到2020年,中國車聯網用戶數量將超過4000萬,到2025年,中國車聯網的市場規模將突破2000億元人民幣,在全球占比高達1/4。
當前車聯網技術的發展路徑有兩種:DSRC(短距無線通訊技術)和C-V2X(蜂巢式通訊技術)。其中,DSRC在Wi-Fi IEEE 802.11通訊協定的基礎上發展而來,主要分布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2017年9月,3GPP在LTE-R14技術的基礎上,發布了第一版C-V2X標準,主要由中國和歐洲推進。C-V2X包含LTE-V-Direct(短程直通式通信)和LTE-V-Cell(廣域蜂窩式通信)兩種模式,前者主要實現V2V、V2I直接通信,承載車輛主動安全業務,后者主要承載傳統的車聯網業務。
雖然DSRC發展較早且進入到了量產階段,但是DSRC無法與5G銜接,而C-V2X是從LTE-V2X到5G V2X的平滑演進。同時,一些原本支持DSRC的車企也開始轉向關注C-V2X。不過,由于目前C-V2X技術尚未成熟,而且支持DSRC的美國也并未正式否定該技術,預計車聯網發展的初期,DSRC和C-V2X兩種模式將在全球范圍內并存。
目前,中國的車聯網市場主要以C-V2X為主,比如奧迪、大眾、一汽、東風、長安、上汽搭載華為LTE-V2X車載終端的車輛已經進行了V2X智慧交通場景演示;奧迪中國、北汽、長安、吉利、長城等車企基于高通9150 C-V2X芯片組解決方案和大唐的LTE-V2X模組DMD31進行了V2V及V2I用例場景演示。預計2020年,C-V2X市場將持續推進落地商用。
6、智能安防:市場持續爆發,警惕“定時炸彈”
智能安防是人工智能技術商業落地發展最快、市場容量最大的主賽道之一,一直以來被各業者寄予厚望。預計在2020年,智能安防在中國市場的規模將接近1萬億元人民幣。
在龐大的市場前景下,2020年智能安防產業趨勢具備了三個“確定性”和三個“不確定性”。可以確定的是:第一,智能安防市場前景巨大,需求量攀升,其中視頻監控仍是增長主力軍。第二,隨著智能安防基礎設施的大規模建成,下游運營領域將成為新戰場,繼續開拓消費級應用。據預測,未來的智能安防市場會往運維管理下沉,這使得新玩家無需費心勞神地專注于高端技術和應用,只要服務好消費級需求便可帶來巨大盈利。第三,由于上一個因素,進一步加深安防廠商、AI公司、集成商、云服務商并立的產業格局,并且引來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加入戰場,國產替代持續升溫。
與此同時,中國智能安防市場存在著三個“定時炸彈”。其一,中美貿易糾紛仍未明朗,中國安防企業氣勢如虹,會有被“針對”的風險。其二,智能安防產品同質化嚴重,智能門鎖、監控的功能已大同小異,行業內可能會有一波小的“洗牌”,把一些規模較小、無自主技術優勢的廠家淘汰掉。其三,智能安防的應用上限基本取決于人工智能的技術演進,然而近年來AI的前進步伐放緩,風險管控環節仍缺失,下一步的技術趨勢并不明朗。
盡管如此,智能安防將會成為2020年中國電子市場的主戰場之一,這一點任誰都無法撼動。因此,針對以上的不確定性,中國智能安防玩家應對挑戰要靠三種力量:技術實力、銷售能力、渠道管控力。
AI+安防的雙技術結合,使得安防玩家不能缺乏對核心技術的自主控制權;銷售能力不僅指輻射全國重點區域的銷售渠道,還指獲客的渠道和取得客戶信任的手段;渠道能力主要指擁有穩定的上下游供應商,對上下游供應商的產品規格及服務標準有話語權,并有足夠的議價能力。
7、工業機器人:增速可見,智慧倉庫將利好庫存管理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工業機器人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領域實現了應用,具有相當大的市場前景。綜合數據預測,2019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出貨量或達68萬臺,年銷售額達到265.88億美元;預計2020年全球年銷售額將首超300億美元。
目前,全球已有超過230萬臺的工業機器人,亞洲作為面積以及人口最多的地區,工業機器人的增長速率最高。其中,中國作為人口大國,與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最有發展潛力。據工信部工業機器人的相關文件可推算,到2020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千億市場。
工業機器人作為在傳統制造業生產過程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智能制造裝備,在全國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帶動下,市場規模始終保持著持續、穩定的增長態勢。從最初的制造,包括生產噴涂和焊接,到后期組裝,再到最后的搬運和包裝,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產業鏈。
智慧倉庫已成為了工業機器人的最大應用場景之一,在2020年或迎來更大的爆發。在2019年,京東物流倉庫中心揀貨視頻被曝光,上百臺機器人相互協作揀貨任務。據了解,目前倉儲類機器人已能夠采用人工智能算法及大數據分析技術進行路徑規劃和任務協同,并搭載超聲測距、激光傳感、視覺識別等傳感器完成定位及避障,最終實現數百臺機器人的快速并行推進上架、揀選、補貨、退貨、盤點等多種任務。智慧倉庫不僅能滿足于To C電商的龐大需求,相信對中國元器件分銷庫存管理也會帶來新的利好。
8、VR/AR:5G落地商用,力推VR/AR二次爆發
據預測,到2023年中國VR頭顯設備出貨量將突破1000萬臺,AR頭顯設備出貨量將突破800萬臺,未來5年整體市場年復合增長率為70%左右。
自VR(虛擬現實)和AR(增強現實)商用以來,它們一直活躍在游戲、視頻直播等大眾消費領域,但兩者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差別。據了解,VR呈現的是完全虛擬的世界,對低延遲、高清晰度的顯示和交互等方面有較嚴苛的要求;AR通過攝像頭獲取真實環境信息,結合傳感器做定位跟蹤、交互,通過顯示設備生成虛擬場景,再疊加到現實場景,對顯示技術和三維注冊-跟蹤定位技術有提出一定的要求。
前幾年,市場上曾出現一波VR的熱潮,線下VR體驗店遍地開花。但因VR技術并不成熟,5G技術并未商用,受產品功能有缺陷,產品外觀不完美,配套的內容缺失等原因的影響,在爆火之后VR產業又出現爆冷。
2019年,5G開始商用。5G憑借“大帶寬、低時延、移動性強”方面的優勢,為VR/AR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解決了該行業“產品體驗性較差、內容服務匱乏、技術創新難度大、缺乏分發平臺”等痛點。同時,5G的邊緣計算技術也將促進云VR/AR的發展。
針對VR/AR市場,綜合調研采訪數據預測,未來觀影一體機VR市場將繼續增長,近1/3的VR一體機將被應用于家庭觀影;電力、制造等巡檢將布局AR應用,配合5G網絡更好提供遠程信息交互及支援;未來的用戶將習慣通過語音交互來使用VR/AR設備;將超過30%的展示類場景將通過租賃方式整合提供設備、軟件、服務;未來將有更多的高校采用VR/AR內容進行課程培訓。
9、可穿戴設備:手機廠TWS耳機形態轉向入耳式
關注2019的可穿戴設備市場,智能手表、TWS耳機等可穿戴設備成為廠商發力的重點。
預計,2020年全球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將突破8,000萬支,年復合成長率超過28%。從這個趨勢中大致可以看到,智能手表的出貨量正在逐年增長。同時,智能手表的產業鏈企業也在跟著受益。供應鏈方面,中國企業在智能手表傳感器、芯片、電池、屏幕、表身、表帶等部分均有參與。
以顯示屏為例,AMOLED是近年來智能手表的主流屏幕應用,京東方、天馬微電子、柔宇科技、維信諾、華星光電、和輝光電、國顯光電、華映科技等廠商在小尺寸AMOLED上均有部署。
2019年9月,蘋果AirPods Pro的發布進一步推動了高端TWS耳機的普及。根據綜合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達7,800萬對,CAGR約為53%,2020年出貨量數字將達11,000萬對,CAGR突破40%。同時,2020年TWS耳機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美金。
目前,市面上的TWS耳機產品主要從屬于兩類廠商。一類是智能手機廠,其耳機產品作為手機的配件推出;一類是傳統音頻廠,其耳機主要追求音質的優越性。此前,手機廠主要以半入耳式耳機為主,比如蘋果、華為這類帶“桿”的耳機。音頻廠出于對音質的追求,堅持帶橡膠套的封閉式耳機。但AirPods Pro的發布或將帶來新的潮流,未來手機廠的TWS耳機可能會朝著入耳式的方向發展。
因TWS耳機完全除去了物理線,在體積、尺寸、功能多樣性、使用體驗等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這也讓TWS耳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雙耳通訊的穩定性及時延問題,以及復雜使用場景下的強抗干擾問題都是其需要解決的痛點。這些都將由主芯片廠商來集中突破。目前,TWS耳機芯片廠商,國外主要有高通、安森美、賽普拉斯等廠商,國內主要有恒玄、炬芯等廠商。
10、8K顯示:4K普及,8K+AI+5G融合之勢明顯
4K普及方興未艾,8K已經嶄露頭角。從720P到1080P,從2K到4K再到8K(分辨率高達7680×4320),顯示屏分辨率升級的大趨勢不可逆轉。
作為面板顯示行業的領頭羊,韓國三星和LG已將8K顯示作為中長期產品線戰略,而國內京東方、天馬、華星光電、雷曼光電、利亞德等也已發布其8K產品,很多應用場景領先三星和LG。
政策驅動是8K起步的關鍵推手。在由工信部頒發的《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明確將按照“4K先行、兼顧8K”的總體技術路線,《行動計劃》提出,2022年,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總體規模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4K產業生態體系基本完善,8K關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預計2020年主流面板廠商將持續發力8K技術。而8K顯示與VR/VR、5G技術的結合,將成為2020年行業發展的新亮點。
5G“超大寬帶、超低時延”的特性是8K普及的重要支點,5G+8K強強聯合,不僅可為遠程手術提供巨大的助力,同時在影視、安防、體育等多個領域助推應用體驗升級。展望2020年,8K應用可能仍停留在大尺寸商業顯示,如大型戶外體育賽事直播、戶外廣告及室內超高清電視等。
其中,超高清大屏電視正在成為市場主流。2019年,50寸以上的電視超過很大比例都已是4K產品。未來,8K高分辨率的技術成熟,5G技術的小規模普及以及多項國際賽事的催化,“8K+5G”電視普及指日可待。同時,8K電視融入AI交互技術作為控制入口,實現智能生活場景。
2020年8K生態圈會進一步完善,2020年東奧會等重要賽事的落地或將給8K的大規模商用帶來轉折點,預計從2020年起8K出貨量將逐步上升。
最后,深圳將成為“AI+5G+8K應用示范區”。由深圳市發布的《深圳市8K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顯示,深圳將重點推動8K與AI、5G有機相融合,力爭到2022年8K核心產業規模突破8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力爭成為AI+5G+8K應用先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