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年的CES展讓智能家居足足火了一把,但值得一提的是,各家媒體對今年CES展的智能家居整體產品形態甚為不滿,大多著墨于其疲憊的創新力與創新模式。對此,我們不免發出疑問,智能家居還能否一直霸屏科技界人士的朋友圈?是否還能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亦或是能否一直保持高姿態行進下去?
答案是肯定的。這主要得益于得益于政府的積極推動、行業大環境的利好。去年,國家發改委就發布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旨在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硬件應用普及。《行動》提出,到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因此,對于智能家居來說,行業并沒有落寞,但,在此上升瓶頸的關鍵點上,相關企業還是得積極創新,改變傳統作業模式,打破固有產品形態,以互聯網思維去應對即將到來的“市場法則”。以下為在2016行業發展動態基礎上整理出了2017行業的發展脈絡,僅供參考。
1、B端轉向C端
很多智能家居產商表示C端市場難以打開,因此積極與房開商合作,希望在開發前期就將智能家居移植進去,但隨著市場風口的轉向,自2016年下半年以來,更多的企業將業務重點從B端轉向C端。在目前以90后為主導的社會下,大多數人都能很快適應智能、安全、便捷的生活方式,因此,對于家居業而言,并沒有資本寒冬這一說,越偏向服務重的行業越難受到互聯網化因素制約,因此更需去探究用戶真正的屬性和價值,完成產品升級,擴寬橫向發展渠道。
2、從產品運營到品牌運營
品牌代表一個企業的形象,代表企業的誠信與產品的質量。對于剛起步的智能家居來說,民眾對于行業的認可度并不高,在此情形下,很多三無產商以超爛品質和超低價格攪亂大好市場,基于此,品牌運營就顯得更為重要,實現更高效的系統化品牌工程成為品牌企業必走之路。而品牌戰略的重要性提升,品牌層面的競爭也將更加強化,沒有品牌基礎的中小企業將面臨淘汰,以品牌企業為中心的集團將陸續出現。
3、用服務驅動智能家居銷售
智能家居的自帶屬性告訴我們,產品銷售背后的服務顯得異常重要,在2106年,隨著互聯網的線下服務的需求加大,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服務的導入,用服務驅動產品的銷售。經銷商體系亦將向服務商體系邁進。家居服務從原來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正在擴大范疇,逐漸融入整個營銷體系。從傳統的產品驅動服務的模式,徹底轉換為服務驅動產品的銷售模式。
4、合作共贏打造智能新生態
在產業聯合和激烈競爭的大趨勢下,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在加強。單個的智能家居企業或產品已經很難滿足一個家庭的切實需求,打造一個循環、開放、共享的商業生態系統才是大勢所趨。
5、簡約實用是未來家居消費流行趨勢
在智能家居設計上,越來越趨向于簡約、實用,突出簡單至美、“高逼格”“冷艷風”。
6、智能家居企業營銷呈爆發式增長
誰說廣告只屬于大牌企業,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易觀智庫的報告顯示,智能家居行業程序化廣告是近年網絡廣告行業當仁不讓的熱點。很多智能家居企業積極聯系熱點、尋找任何時機做品牌宣傳。并且營銷模式多樣化,營銷模式將從產品、服務向數字化、移動互聯化轉移,傳播模式也將由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移,多平臺整合運營。
7、電商平臺是智能家居銷售重要渠道
大部分智能家居產商都積極布局電子商務,包括新品眾籌,以及在各個平臺上開店賣產品,隨著品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該途徑已然成為智能家居企業的一大盈利法寶,目前,除了銷售服務平臺外,還包括新的品牌營銷方式,如線上銷售+線下服務、社區溝通+電商銷售等。目前,智能家居的互聯網化、電商化運營已經相當成熟。
8、人工智能的交互
人工智能作為下一個入口級平臺已成功登陸智能家居市場,蘋果的Siri植入Home Kit;谷歌的Google Home登臺亮相;微軟的Cortana進入海爾的優家系統,AI成了智能家居下一個“扎堆演進”的必由之路。在經歷了“偽需求”、“體驗冗余”、“入口誤區”之后,有望邁向一個更加成熟的形態,其未來機會與挑戰并存,新品則更值期許。
9、不要再依賴手機 靠語音控制
雖然知道手機端控制是個錯誤的選擇,但想要改變又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不過,現在企業已經找到了新方法——語音控制。
無論是蘋果、谷歌還是亞馬遜,全部都在語音操控上花費了大精力,雖然亞馬遜一直沒有公布智能音箱Echo的具體銷量,但從市場反饋來看,基本得到了認可。由此,語音控制似乎真的可以成為智能產品操控的替代方式之一。老話說“君子動口不動手”,能動動嘴皮子解決的事,用戶應該是會買賬的。同時,人工智能(AI)的發展,也讓語音控制的便捷性得到更大的提高。能夠理解自然語言的家居助手,不再像手機上的應用那樣死板,并且使用的人群也能擴展到孩子和老人,更好得服務于家庭。
10、爭奪平臺
平臺的發展被稱為大勢所趨,但僅僅只供自家產品接入,未免有點大材小用了。智能家居想要做到“一家獨大”真的很難,就算是傳統家電企業也很難分出孰強孰弱。能做到正在的“互聯互通”,才能將平臺的優勢發揮出來。
然而,沒有統一的標準,所謂的“互聯互通”也只能是“紙上談兵”,企業想把利益最大化,將一切盡收其中,但用戶對此卻比較冷淡。畢竟真正想把整個家都打造成“智能屋”的還是少數,多半還是購買幾款自己感興趣、實用的智能產品就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