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電子論壇經常看見運放在單電源供電下,進行測量放大的電路,出現啥啥問題、不能正常工作等等。
實際上其實這一切都是由于不同運放的不同輸入結構造成的。
在說明下面這個問題前,首先強調一下:
對于單電源應用,我這里指的是"直流"放大應用,此時運放的輸入端電位受輸入信號的牽制,輸入信號的直流電平直接影響到運放的輸入端電位。
而對于放大交流信號,因為有輸入、輸出電容隔離,此時運放用啥電源都沒有關系,所以不在此討論話題內。
對于直流放大,因為沒有了隔直電容,輸入信號的直流電位就會直接影響到運放的工作點,如果運放輸入端工作電壓超出運放的Vicom這個參數范圍,就不能正常工作了。
Vicom這個參數一般都有正負兩個值,究竟是啥含義呢?以NE5532的Vicom參數為例:

從NE5532的內部結構知道

運放輸入端必須要比Vee腳高2V以上,以便可以給公共恒流源提供工作電壓。如果運放輸入端接到Vee腳,那么差分管Vbe沒有偏壓,并且下面的公共恒流源電路也不能正常工作,運放也就工作在非正常狀態了。所以得到Vicom的最小值極限就是必須比Vee高2V
同樣可以推導到如果運放輸入端接到Vcc,他也不能工作,也必須比Vcc低2V才能工作。所以Vicom的最大極限值就是比Vcc低2V。
所以我們看到NE5532的Vicomm有2個值,分別是正負13V,意思是在正負15V供電下(即Vcc=+15,Vee=-15V),運放差分輸入端的電位必須要比Vee高(-13)-(-15)=2V以上,比Vcc低(+13)-(+15)=-2V。
再看看LM358的輸入結構

是PNP達林頓輸入結構,當輸入端接到Vee腳(也即圖中地),此時PNP管仍舊能正常工作。
而LM358的Vicom參數如下:
說明在單26V供電(Vee=GND,Vcc=26V)下,Vicom的最小值可以為0V,即允許輸入端直接接到Vee腳。
但為啥叫稱呼他們為單電源運放呢?
這主要是相對于輸入信號的地來說的,
因為一般輸入信號是以自己的地為參考信號的,當沒有信號輸入時,輸入信號的直流電位肯定就是地電位0V了。
如果你的運放是雙電源供電,即輸入信號的地是接到VccVee正負電源的中間,那么即使沒有輸入信號,運放輸入端電位仍舊能保證>Vee 和
如果你是單電源供電的的話,輸入信號的地其實就是接到了運放的Vee腳。當沒有信號時,運放的輸入端也就是0電位了,也就是和Vee腳電位相同,此時一部分運放就不能正常工作了,例如上面的NE5532,他的輸入端電位等于Vee腳時,當然不能正常工作了,所以對于ne5532來說,單電源下的直流放大是不能正常工作的。
但對于LM358,輸入端電位等于Vee時,他仍舊能放大,
所以單電源運放就是指這一類Vicom的最小值等于Vee腳這一類的運放。
所以設計一個直流放大電路時,特別是在單電源下應用時,關鍵要注意輸入信號相對于Vee腳的電壓是否超出運放的Vicom范圍。
總之單電源下使用,如果你能確保輸入信號任何時候>滿足Vicom,那么你用啥運放都可以,
例如某些電橋電路,其兩個輸入端一般肯定大于某個電壓,那么即使用單電源供電,用非單電源的運放也可以。
很多人主要是沒有注意到Vicom這個參數導致電路有問題。
既然有vicom達到Vee的運放,那么也有Vicom達到Vcc的運放,
我們再看看TL074的Vicom參數,

這種運放有什么用呢?這種運放用在高端電流檢測最好用
例如很多人要檢測某一路電源的電流情況,檢測電流當然就要串入一個電阻啦,這個電阻可以串在電源高端,也可以串在電源低端。
串在低端的話,電源就不能和檢測電路共用地了,這樣有時引起不方便;
串在高端的話,很多人可能會用橋式檢測電路,將R4上對地浮動的電壓信號轉變成對地的電壓。但橋式電路對分壓電阻的匹配程度非常非常高,通常很難做好。
但如果你用Vicom最大值達到Vcc的運放的話,可以用右圖的電流變換電路,將R1上的負載電流轉變成R3對地電壓,其精度很高,穩定性很好。
如果運放的Vicom最大最小值范圍是Vee和Vcc的話,這些運放就是Rail to input運放。

要實現Rail to input的話,運放輸入結構肯定需要兩個差分電路,例如互補全差分輸入,互補P NMOS差分輸入。這樣才能達到rail to input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