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聊的是近距傳感器與環境光源傳感器.
近距傳感器 (Proximity sensor)
近距傳感器是一種非接觸的物體偵測感應器, 應用范圍相當廣泛(上圖出處:tabletbite.com), 例如:行動式裝置, 防盜裝置, 日常生活(水龍頭和日光燈..)和汽車等等, 近距感測技術, 包括電感式, 電容式和光學式等等. 在行動裝置方面的應用, 比如手機的接聽防觸控功能. 近距傳感器放在智能型手機的聽筒附近, 一旦使用者的頭部靠近聽筒, 手機觸控功能會自動關閉, 防止講電話時臉與面板接觸造成的功能誤觸.

近距傳感器的技術挑選要依照產品的應用需求與成本來做選擇, 譬如:上述應用在行動式裝置來偵測物體是否有靠近近距傳感器, 紅外線傳感器與電容式傳感器都可以完成這項功能, 終端客戶的使用環境, 應用需求和愿意花費的金額卻是最大的考慮因素.
環境光源傳感器 (Ambient light sensor)
通常裝置在手機聽話筒邊緣, 主要是用來感測環境光源的變化, 而改變手機面板的使用亮度. 當周遭亮度較暗時, 面板亮度跟著變暗避免刺激眼睛. 在戶外光源較強時, 面板背光會跟著變亮增加可視度. 根據環境光源改變面板使用亮度, 也能達到節能效果, 增加手機使用時間.

最后匯整一下傳感器的功能與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 通訊裝置從有線進步到無線, 行動電話(Mobile Phone)和特色手機(Feature Phone)可以在有涵蓋基地臺的區域進行通話, 不在局限于某一區域. 從智能型手機始祖黑莓機到最近大熱賣的iPhone, 開放的操作系統與行動上網代表智能型手機的功能能像計算機一樣.

現在的智能型手機, 已使用到的感測技術有多點觸控, 重力加速計, 電子羅盤, 陀螺儀和近距傳感器等等… 「實用性」, 「方便性」加上「人機接口操作」是趨使這些技術演進的重要因素. 想象一下, 下一階段的行動裝置傳感器, 可能會把像Kinect的手勢辨視功能與3D投影技術加入, 介時手機的應用又會更加多元, 期待那一天早日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