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目前的數字音效播放裝置,大多在內部整合各種電路,以及相關的數字IC,為達產品體積的集縮需求,各項組件間靠的非常緊密,組件間將無法保持足夠的距離隔開對音效處理組件的干擾,因此音樂透過模擬電路輸出時,幾乎都可以聽到程度不等的電子噪音夾雜其中。
針對此問題,在產品設計時就應該在印刷電路板規劃中,盡量將模擬電路和數字電路隔離,并確保模擬訊號布線遠離數字或功率開關布線。
此外,EMI干擾也是音質殺手,開發者當然有許多傳統方式針對EMI做減低或隔離,但是最有效的方式為差動信號,即利用2個完全相同,但具有不同極性的訊號,取代單端電路。
例如在一個對稱布局中,2個路徑相鄰運作,一旦發生EMI干擾,則相同的EMI突波會被導入這2個信號中,但是,因為2個信號的接收側不同,所以EMI會被抵銷,換言之,共模抑制比(common-mode rejection ratio,CMRR)越高,則抑制EMI的效果就越好。此外,兩個鏡像也能夠增大訊號,使任何殘余的噪聲都會較不明顯。
再者,電源供應是數字裝置一定具備的組件,但也提供了噪聲干擾音質的管道。對于線性電源供應產生的低頻電源線漣波,以及交換式電源供應器產生的高頻交換式噪聲,因此在設計上應該避免共享電源回路,此外,也可以藉由適當的穩壓器與高質量電容器,加以過濾、抑制、消除,例如將低ESR電容放在音效IC的電源接腳附近,這可減輕交流噪聲影響,并且可以降低電源突波發生,
音質提高,除了本篇提到的關鍵零組件(主動組件)外,被動組件(電阻、電容)的用料也相當重要,除影響前述的電源濾波質量,在音效處理路徑中的交連電容、回授電容以及電組,都會因為其自身的電子特性,影響輸出的模擬訊號質量,這部分的設計調整,對于最后音質的細節影響也頗大,不過這是在主動組件已經相差無幾的情況下,才能比較出差異。
我司的D類放大IC及設計資料請查閱:http://www.tuangou168.com/product_1012.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