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以來,手持微型投影機開始受到矚目。一方面,傳統的投影機廠商看到了隨身便攜投影這一新興市場,開始研發和推出新型微型投影產品,并在外觀和功能方面不斷改善。而另一方面,消費電子出身的廠商也把目光投向了微型投影技術,希望借由此項技術讓自己的產品增加個性和賣點。
于是,在2008年、2009年的國內外消費電子展會上,越來越多具備微型投影功能的創新性產品應運而生。手機、相機、MP4、甚至筆記本電腦都開始增加微型投影功能,以至于拿出一款產品,你無從判斷它究竟是一款投影機,還是一款手機、mp4。
一場瞄準新興隨身便攜市場的用戶爭奪戰已經在傳統投影機廠商和消費電子廠商已經悄悄開始。微型投影技術是整合其他功能以投影機的身份出現在市場,還是被其他傳統消費電子產品整合,成為其他產品的附加功能?
微型投影技術發展到如今,已經較為成型,形成了DLP和LCoS以及激光等三大技術方向,除了激光投影技術外,其他兩種技術都相對成熟,并且已經有代表性產品上市。此外,微型投影由于部件體積小,集成度高,標準化模塊化的形式讓此類產品的生產門檻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傳統的顯示技術——液晶等已經發展到一個相對穩定階段,而更加先進的OLED技術又沒有太大突破,借新技術刺激需求,開拓市場的任務就落到了微型投影的身上。
整合還是被整合?
微型投影技術從問世那天開始,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受制于亮度和發熱量這一對矛盾體,相對傳統的投影機數千流明標準,更注重體積控制的微型投影機10流明的亮度根本毫無競爭力可言,在傳統市場幾乎沒有任何機會。目前也只有少數投影品牌推出了微型投影產品。
但是,把微型投影技術作為一項挑戰3LCD陣營的一項秘密武器的美國德州儀器(以下簡稱TI)來說,卻是傾注了不少資金和精力的,當然不可能就此放棄。于是,作為上游技術標準以及核心零組件提供商,TI開始把目光從傳統投影廠商那里轉向對身處激烈競爭市場的消費電子廠商。
與相對傳統的投影機廠商不同,消費電子業的激烈競爭,同質化現象讓身處在其中的廠商們對新技術的好感更多。他們也希望借由新技術來凸顯與其它品牌之間的差異,于是,在這種情形下,手機、MP4、相機、筆記本這些最熱門的消費產品紛紛換裝,增加了微型投影功能。
率先展出附加了微型投影技術的這些產品很自然成為了媒體和業界關注的焦點。這些品牌也借由微投新技術再次得到了免費的宣傳。
能否就憑當前市場中蜂擁出現的附加微投功能的產品,就把微型投影的未來寄希望于這些產品之上?顯然,這樣的結論過于一廂情愿。
回顧下幾年前風行的MP3音樂功能以及攝像拍照,如今的微型投影功能所處的環境何其相似。對于手機、相機、筆記本廠商而言,這些附加功能更多體現的是錦上添花的功效,更像是增加產品賣點的一個噱頭。他們很清楚自己的主營業務,重心依然會放在自身產品性能的提升等方面。他們并沒有必要在自身并不擅長微投技術領域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對于微投的態度,更多的是拿來主義。
因此,對于廣大的投影從業者或者微型投影從業者來說,大可不必擔心被這些新興投影類數碼產品搶了風頭。畢竟,最熟悉微投技術和用戶消費習慣的還是你們。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照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微型投影將會在未來形成一個巨大的個人消費市場。這是完全獨立于傳統投影市場之外的。如果能夠在產品的亮度、功能、外觀、用戶體驗方面全面改善,并提升用戶對此類產品的認知度。相信手持微型投影極有可能是下一個熱門的便攜數碼產品。 |